独特的青年视角也为文化交流互鉴贡献了青年的力量与担当
查看次数: 次 更新时间:2023-09-08 05:00
「國際青年中國行·紅河」參訪活動在雲南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舉辦。活動由中國外文局、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外文局國際傳達開展中心、紅河州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旨在助力推進各國優異傳統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立異性開展,加強國際梯田文明國家青年間人文溝通。
活動邀請了來自包括印度尼西亞、韓國、菲律賓、秘魯、泰國、越南等具有國際梯田文明代表性及榮獲梯田國際文明遺產國家在內的十余位青年代表共赴紅河,開展參訪溝通。
參訪期間,國際青年們走進元陽哈尼梯田,觀賞哈尼梯田博物館、阿者科傳統村落,賞梯田日出、聽哈尼古歌,旅遊建水古城,體會建水紫陶文明。4天3晚的行程,讓他們共同感觸哈尼梯田這一國際農耕文明奇跡,深入了解中國人民怎麽敬畏天然、崇尚天然,維護好森林、寨子、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生態系統;怎麽傳承好哈尼古歌、樂作舞等地方優異文明並轉化立異;怎麽利用當地的「蘑菇房」開展旅遊業,經過「稻魚鴨」生態種養模式增加收入,改善日子,並讓這個千年活態遺產得以連續。
國際青年們毫不吝惜對紅河的贊許。「梯田景色特別美,彎彎的形狀像是大天然的舞蹈。」來自越南的吳香茶這樣描繪。印度尼西亞籍網紅博主更稱之為「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俄羅斯留學生孔明瑞表明,她已無法用中文描繪紅河,「如果要用一個詞去描繪梯田的美景,我想說『Magnificent』」。我們紛紛表明,經過這次參訪,他們領會到了紅河各族人民「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人與天然和諧共生的才智。
參訪中,國際青年們為文明傳承與立異帶來了獨特的青年視角,也為文明溝通互鑒貢獻了青年的力量與擔當。
「紅河具有多元的民族文明,我想把紅河的文明和天然景觀經過短視頻的方式介紹給我的印尼朋友。」陳國興說。吳香茶也表明會將這次活動所看到的景色與感觸發在Facebook上,讓更多人了解紅河。
「青年是國家間溝通溝通的橋梁」,來自越南的潘氏梅說,「溝通讓人們了解互相的文明風俗,才能更好地深化國與國之間的友誼」。
為進一步推進文明溝通互鑒,參訪期間還舉辦了「文明問答:文明多樣性傳承與立異」國際青年對話會,以國際梯田文明遺產為樞紐,共話文明多樣性傳承與立異。來自韓國的青年代表崔瑜瑉和來自斯裏蘭卡的蘇噶特參加文明問答圓桌對話環節。
崔瑜瑉以為,傳承和維護獨傳統文明是新一代年輕人需求承當的義務,「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集體身處數字時代,能夠利用各種數字化、新媒體手段來共享和傳遞文明,從而迅速提升文明立異成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蘇噶特強調國際合作,他指出,「在這個多元化的國際中,每個國家的文明遺產並不屬於本身。維護文明遺產是全國際人類的責任。」
本次活動由紅河州歸國華僑聯合會、紅河州青年聯合會、雲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達中心紅河分中心支撐,是「有一種叫雲南的日子·紅河」國際人文溝通暨紅河哈尼梯田嘉年華系列活動之一。系列活動在2023年陸續舉辦,旨在貫徹落實全球文明建議對國際傳達工作的指導要求,向國際充分展示哈尼梯田申遺成功10年來維護開展獲得的豐碩成果,搭建中外文明文明溝通平臺。